close

美文誦讀|山城的雪 文/魏萬進 朗讀/黃晨蕊

原標題:美文誦讀|山城的雪 文/魏萬進 朗讀/黃晨蕊

文|魏萬進

朗讀 | 黃晨蕊油煙分離機



政和的山城已有許久未曾下雪,今冬,一場久違的大雪卻飄然而至。12月16日清晨,打開窗簾,雪已停瞭,大地則是一片晶瑩潔白。“傾耳無希聲,在目皓已潔",一夜未見,熟悉的世界就變瞭模樣!極目遠眺,天空盡是一片蒼茫,山巒則象月牙銀飾般鑲嵌在天邊。雪花,為瞭證明冬的聖潔更甚其他三季,另辟蹊徑,褪去瞭群山五彩斑瀾的秋色,換成素裹的銀裝,讓山巒迎來瞭一次難得的燦爛。環抱山城的熊山、塔山和靑龍山更是披著銀裝,端坐三處,宛若不食煙火的白象,一派安然的凝視著山城以及其中塵世。



遙望壯曠的雪山,一陣無聲召喚湧入心頭。雪中登山融入白雪的懷抱,肯定別有一番風味。走在山脊上,仰望著天空。起初,陽光穿不透蒼茫的渾然,隻好呈淡淡的橘黃色映在遠處的雪山上。而後,前仆後繼的陽光終瞭破開渾然的籠罩,將橘黃色漸漸變成瞭嫣紅色。天空霎時呈現一股深藍色調,雪山也因此更加清雋秀麗。這時的雪山是寧靜的,林中未見一隻飛鳥,雪中也無人的足跡,四周皆是一派肅穆蒼然。但偶爾,也有一些樹上的雪團,經受不住陽光溫暖的撫摸,掙脫枝葉的懷抱,“刷刷”墜入大地,為這份寧靜添上些許跳動。聆聽著林中的這抹跳動的聲作,一絲疑問凝聚腦海。雪不斷在融化,可消融為水的雪浸入大地後,在下一場雪來臨之前,又該到哪去尋覓這雪的精靈?俯瞰著七星溪,河面煙波浩渺,四周未見人影,突發感觸,此等雪日,若有一老者靜坐岸邊愜意垂釣,為這片蒼茫添上一筆不羈,那該是一幅多美的冬天畫卷!哦,心中不由一陣驚詫,原來雪的精靈在這:“千山鳥飛絕,萬徑人蹤滅,孤舟蓑笠翁,獨釣寒江雪”……這不就是雪融以後留給人們不朽的記憶嘛!



繼續雪中行,沿路的槐樹枝頭綴滿雪團,好似春天裡盛開的山茶花;兩旁落葉樹木枝椏嶙峋,就象大海裡鈣化的剔透白珊瑚;遠處山坳的竹林更在聖潔的雪的籠罩下,欹欹地朝著同一個方向彎著腰,宛如一群虔誠的信徒正在頂禮膜拜。望著不少被大雪壓折的竹子,耳邊仿佛聽到陣陣“咔咔”折竹聲。“夜深知雪重,時聞折竹聲”白居易的一首《夜雪》烘托出那個凝重古樸、清新淡雅,有聲襯無聲,靜中亦有動的清寧世界,不斷的在腦海中放大、延靜電機伸。漫步到瞭半山腰,佇足“鳴澗亭”。這裡的雪是“曠”雪,因為七星溪正飄逸在腳下,襯著遠處層層疊疊的白色山巒,更感意境高遠。離亭約走八百米,穿過黝森的密林,便來到“響泉亭”。這裡的雪是“幽”雪,因此亭位處藏風處,無風動,樹木自然幽靜無聲。而附近的山泉的“汩汩”,卻可清晰入耳,正是王維的那句“山靜泉愈響,松高枝轉疏”的鮮明寫照。從此亭直奔山頂,便到瞭“攬月亭”。這裡的雪是“秀”雪,秀就秀在樹木和煙靄。附近的幾棵杉木,枝條上綴滿白雪,象身披白色鬥蓬,從天而降的月宮仙子,用聖潔的美麗裝點嚴冬。從另一處下山,中途又到瞭“棲雲亭”。這裡的雪是“禪”雪,亭子就建松樹林中,亭子的腳下就是白雲庵寺,香煙裊裊,梵音陣陣,伴隨著松濤鳴谷,感悟人生,參悟畫禪之意甚濃。



靜夜賞雪,尚未嘗試。因總感雪是無聲無嗅的,在深沉的夜裡,應是難以捕捉雪的諸般品性。但正是因為未曾經歷,故總是心存好奇。《水滸傳》第十一回“朱貴水亭施號箭 林沖雪夜上梁山”有這樣一段雪景描述: “話說林沖踏著雪隻顧走,看看天色冷得緊切,漸漸晚瞭。遠遠望見枕溪靠湖一個酒店,被雪漫漫的壓著,但見:銀迷草舍,玉映茅簷。數十株老樹杈椏,三五處小窗關閉。疏荊籬落,渾如膩粉輕鋪;黃土繞墻,卻似千華佈就。千團柳絮飄簾幕,萬片鵝毛舞酒旗”。



《水滸傳》這段雪夜的描寫引人遐思,不禁讓人聯想“晚來天欲雪,能飲一杯無”那種美麗的冬日意境。同時也勾勒出“日暮蒼山遠,天寒白屋貧,柴門聞犬吠,風雪夜歸人”的山傢風雪人歸的寒山夜宿圖。更是仿佛把“月與雪爭爛"的深夜奇景放映眼前,正是雪把山塗成瞭銀色,月亮把清輝灑在雪山,相映成趣,交相輝映。

靜夜飛雪是如此的精彩,可惜未曾見過,但略感欣慰的是,總算見過白晝飄雪,幾年前的一個早上,同樣站在“鳴澗亭”賞雪,隻見平日裡俯瞰的七星溪不見瞭,不遠的山嶺、樹木勉強依稀可見,稍遠的則被封在茫茫的霧裡。眼前的雪更是在灰蒙的天幕裡既似柳絮般紛紛揚揚,又似成群的青蚨或蚊蚋隨風翻飛,並且因為太密,分不清是在飄落,還是在空中飛舞,這就是至今仍深藏心中,久久無法忘卻的動人雪景。



雪初其霽,所見的大地皆如溶銀結汞,甚是靜溢心房,沁人心脾。所見的諸山均為大雪覆蓋,好似波濤聳動,水花如雪。一片廣袤的蒼茫,一派素麗的潔白,一幅寂靜的畫卷,置身其中,令人心靜、叫人忘憂!“有容乃大,無欲則剛”,融於這等宛若仙境般的自然美景之中,好似波濤中的一朵浪花,或是太倉中的一粒粟米,雖感渺小,但卻更覺心境拓寬,雖覺寂寥,但卻更意氣風發。

靜電除油機









魏萬進 政和縣政協主席,福建省作傢協會會員。長期在基層工作,有多篇散文在《福建鄉土》《海峽瞭望》《福建宗教》《八閩僑聲》《政協天地》《福建林業》《武夷學院報》《武夷》《閩北日報》《閩北縱橫》《朱子文化》等刊物發表。

政和電視臺承接直播業務 聯系電話:3328926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責任編輯:

聲明:本文由入駐搜狐號的作者撰寫,除搜狐官方賬號外,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搜狐立場。

閱讀 ()
3BED81E59EBBE634
arrow
arrow

    yik561a5r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